前 言
化工学院现有基层教学组织共15个。
基层教学组织即我们的各教研室,它所开展的教学研究工作对于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院各教研室之的相互沟通,学院教务办公室将及时收集到的基层教学组织即我们的各教研室开展的专题活动编辑成册,提供给各基层教学组织参考,计划每个季度编辑一期,全年共四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编辑期数。
化工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即我们的各教研室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围绕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 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经验交流、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多方面。《化工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简报》可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生物工程举行2015级师生座谈会
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生物工程专业于2016年4月15日下午在江安校区综合楼B504举办了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师生座谈会,生物工程专业部分教师、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张永奎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我系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设置和研究领域,着重阐述了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前景和优势。何有节教授从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和同学们进行了沟通,勉励同学们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周荣清教授介绍了生物工程在轻工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微生物发酵课题组。李德富、兰先秋、田永强、杜开峰副、杨坤等老师分别介绍了生物材料课题组、生物质综合利用课题组、生物制药课题组、生物吸附课题组、生物检测课题组,并结合个人经历,畅谈了对生物工程专业、生物产业的独到见解。
老师们对生物工程专业和课题组的精彩介绍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兴趣,座谈会进入到热烈的座谈与交流环节。师生之间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互动,同学还不时地交换讨论组。老师们耐心地回答和积极引导,特别是同学们关心的课程设置、转专业、保研、就业等问题,使同学们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前景、行业的要求、个人目标、自我价值和大学学习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对本系、本专业的优势和特点有了更直接的体会。
本次座谈会进一步加深了同学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识,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的兴趣,也有助于消除了部分同学心中的疑虑。参加本次座谈会的还有穆畅道、刘文彬、王雅博、吴重德、陈彦逍、黄钧、汤华钊、李永红等老师。四川大学生物工程协会牛俊景等同学协助组织。
生物工程教研室 刘文彬 供稿
2016.4.18
2016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西南赛区筹备会顺利举行
2016年5月14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西南赛区筹备会议在今年的西南赛区承办学校四川理工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西南石油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西南地区16所高校的代表30余人,浙江大学吴嘉教授作为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秘书长特邀参加。四川大学作为西南赛区的主办学校,化工学院的党亚固、罗仕忠、郭孝东、陈建钧等四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下进行,四川理工学院学术部颜杰部长介绍了四川理工大学的情况,浙江大学吴嘉教授对赛事的意义、发展历程以及竞赛规程进行了介绍,并对竞赛评审细则进行了讲解。四川大学化学工程系党亚固副主任向与会代表传达了2016年西南赛区赛事的时间安排、评分标准、奖项设定、晋级方式等比赛规则,经过大家激烈而紧张地讨论,与会代表达成了一致意见。四川理工学院化工学院的杨虎院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西南赛区决赛准备情况。
通过本次会议,为2016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西南赛区竞赛的成功举行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为西南地区各高校化学化工类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平台。
实践训练教研室 供稿
2016.5.20
2012级卓越工程师班企业毕业论文工作圆满完成
化学工程系在卓越工程班全面推广了“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2016年继续组织201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22名同学分别到绵竹龙蟒钛业、德阳美丰化工等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论文工作,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指导下针对来源于生产实际的课题进行了毕业论文研究工作。学院组织了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老师参加论文指导,依托企业组织了由龙蟒钛业技术中心周晓葵主任和德阳美丰罗雪峰副总经理为首的强大指导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了精心的指导。
6月2日天气凉爽宜人,天刚蒙蒙亮,化工系兵分两路奔赴德阳美丰化工和绵竹龙蟒钛业,进行了2012级卓越工程师班同学的毕业答辩工作。德阳美丰校内答辩组成员有罗仕忠教授、吉旭副教授、郭孝东副教授,龙蟒钛业校内答辩组成员有储伟教授、李春教授、徐卡秋教授、罗洪波研究员、王辛龙教授、易美桂副教授、金央老师、党亚固副教授。德阳美丰由罗雪峰副总经理和龙蟒钛业的周晓葵主任等组成的企业导师团均参加了毕业答辩。答辩同学扎实、高水平的论文工作和精彩的讲解得到了校内外导师的一致肯定,全部同学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推选出6名同学参加学校的争优答辩。
通过卓越工程师企业毕业论文改革实践,探索出一条校企联合培训卓越工程师的路子。 经过三个月在企业的学习和锻炼,同学们在校企导师的联合指导下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把平时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更学到了书本上不能获取的宝贵经验和工程技能。相信这几个月的学习和经历将会为他们将来成为工程师累积宝贵的经验。
化学工程教研室
化学工艺教研室 郭孝东 撰稿
2016.6.10